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16 点击次数:132
于2025年6月25日,香港文化界的瑰宝,蔡澜,在养和医院中静静地结束了他的生命,享福于83个春秋。他在世间的最后一声叹息,恰如其人,既无怨尤亦无牵绊。两日后,他的微博发布了讣告,简洁而明了:“遵从先生意愿,不设任何仪式,遗体已火化。”这位信奉“吃喝玩乐”的才子,最终在亲友的陪伴下,给他那风流倜傥的一生画上了句号。
谈及蔡澜的生平,不禁让我想起四大才子之斗艳的时日。他与伟大作家金庸、才子黄霑、叛逆者倪匡并肩而立,组成了不可一世的“香港四大才子”。金庸对他的赞誉溢于言表,称他“琴棋书画、酒色财气无所不通,电影美食更是一流通达”。二十二岁时,他便在邵氏电影担任制作经理,监制了《龙兄虎弟》《城市猎人》等影片,成就了一段影坛传奇。更在1993年记录了九龙城寨的拆迁,声称“这就像人生——没有后期,实是无缘重来”。
蔡澜之所以响遏行云,除了他在影坛的辉煌成就外,亦在于他勇于跨界的精神。自八十年代起,他转身投向写作和美食的怀抱,使自己的专栏“草草不工”风靡整个香港。作为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总顾问,他更是将古菜的复原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,金庸尝过后,啧啧称绝。
展开剩余64%进入晚年,蔡澜表现出一种深邃的豁达。身边至亲的离世让他倍感人生的无常。2023年,因救妻而重伤的他,在康复后选择了断舍离,果断变卖资产,散尽收藏,随即在维港海景酒店安顿下来,并雇佣了八人小团队照料日常。他轻松地说道:“这么美的景色,不享受太冤枉。”他一生无子,却没有遗憾,坦言“不长大故无力照顾”,只因曾养死于怀的麻雀令他自责,从此不再照料自己无法承受的生命。
对于死亡,蔡澜处之泰然,他多次公开探讨安乐死的主题。他曾云:“老要有尊严,死也要有尊严。”飞行颠簸时,他淡定饮酒,反问邻座:“你是死过吗?不,我活过。”那一刻,他似乎将生命与死亡交织成了一种反璞归真的哲学。
至于他的临终安排,蔡澜选择了褪去光芒,却不愿再次打扰熙熙攘攘的尘世。他的遗愿简单明了,不设追悼仪式,骨灰更是去向未曾公开(早年虽曾戏言撒入维港,但因“抛垃圾违法”而作罢)。在出现的最后一次公开场合,早已消瘦的他在3月的直播中展现了忧伤的面孔;5月间他还曾辟谣病危的传闻,随后便在一个月后与世长辞。总是令人心怀惆怅,四大才子已然成了历史,蔡澜成为最后一个谢幕者。老友倪匡、黄霑及金庸的相继离去,令对他的怀念愈加深重。邵音音发文感慨:“永别,怀念,不舍!”网民也纷纷悼念:“江湖再无蔡澜”。
蔡澜曾留下过一句箴言:“是我玩这世界,而非世界玩我。”他从少年影迷到暮年食神,以“活过”来对抗恐惧,用“好玩”来溶解生活的沉重。此刻,我想对于他的离去,不只是对于一个人的缅怀,而是对一种潇洒人生哲学的回望。正如他自己所言:“人生这场戏,鞠躬后从容退场。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他一样,活得洒脱,活得精彩。愿蔡澜的精神像那幽幽渔笛声,回荡在我们的记忆中,激励每一个追寻梦想的灵魂。
发布于:山西省